這個200年歷史的行業,未來可能還有數萬億投資空間!

本文來自:國是直通車,作者:龐無忌

新階段

在如今的“高鐵時代”,出行甚至通勤乘坐高鐵已成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早已對在縱橫密布的軌道交通網絡上建立起來的現代生活習以為常。但其實,世界第一條鐵路建成距今還不到200年。

盡管軌道交通發展如此迅猛,但業內人士指出,這個看似密織的網絡實際上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全球知名工程顧問公司奧雅納全球鐵路業務負責人周大滄奧雅納副董事、一帶一路業務發展合作總經理李歆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周大滄表示,鐵路系統在社會商務、社交和旅游需求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全球范圍內的鐵路擴建需求在持續增長且暫時看不到盡頭。這意味著數萬億元的投資空間和機會廣泛存在于美洲、澳大利亞、亞太地區以及歐洲。

對中國來說,一方面仍有大批城市軌道交通處于在建及計劃中,另一方面大量既有軌道交通資產逐步進入維護和升級階段。在過去20年,中國建成了龐大的高鐵、城際、地鐵網絡。未來,既有軌道交通資產逐漸步入維護與升級的階段,這既是挑戰也是商機。

采訪實錄摘要如下:

記者奧雅納進入中國已有40多年,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您認為中國城市交通市場發生了哪些變化?行業相關企業迎來哪些新的發展機遇?

周大滄:近年來,中國城市交通發展水平得到較大提升,特別是城市軌道交通整體呈現出速度快、效率高的特點,交通設施日益完善。各種高效、高速、智能化、新能源的交通工具也愈發普及。

以軌道交通為例,過去的發展主要考慮滿足快速增長的交通需求以及大型基建項目對經濟的帶動。未來高質量發展可能會要求軌道交通行業走向更精細的規劃管理、先進的運營方式,提升盈利能力,提高鐵路資產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未來,智能交通系統、交通綠色低碳化等將成為城市交通發展的重要方向和發展機遇。

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將地鐵系統、輕軌系統及公交系統綜合考慮,創造機會加以整合利用。

二、打造以人為本的城市交通系統,提高便利性、舒適性和安全性。關注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如殘疾人、老年人、女性等。

三、打造軌道交通系統,不僅要考慮車站本身,滿足車站到目的地的交通接駁需求亦非常重要。需將實現軌道交通與公交、出租車、共享出行服務及綠色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等)有機結合。

四、利用城市交通規劃帶動周邊發展,將土地價值最大化,提供周邊換乘、住宅、辦公或綜合開發等機會。

五、提升整體環境價值,關注城市公共空間的規劃和利用,創造更多環境空間和以人為本的服務價值。

記者從奧雅納的角度,近些年中國軌道交通市場的發展趨勢如何?奧雅納如何應對這些發展和變化?

周大滄:過去20年,中國建成了龐大的高鐵、城際、地鐵網絡。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軌道交通建設最快的國家之一,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一方面,中國還有大批城市軌道交通處于在建及計劃階段;另一方面,既有的軌道交通資產,以30年全生命周期計算,已經進入15年的“半生命周期”,開始面臨換新、升級與延壽的問題。這是中國軌道交通行業即將經歷的一個的新階段,國內尚未有大規模的經驗。如何適當地引入國際成熟經驗,以高效、經濟的方式對資產進行管理,提高運營和盈利水平,這既是挑戰更是商機。奧雅納有很多這方面的國際經驗可以分享。

李歆:奧雅納的業務涉及各種軌道模式,包括高速鐵路、地鐵和公共交通、輕軌、貨運、自動人行道等。這些項目需要復雜的技能和洞察力,從最初的策略規劃、經濟推動,到工程、以人為本的設計、運營和資產管理。伴隨中國軌道交通網絡的進一步發展,以軌道交通為導向的發展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簡稱TOD)成為帶動經濟效益的發展重點。

我們參與了一些重要的城市TOD領域的項目,包括:南沙慶盛片區定位與策劃,從戰略發展及項目基地層面出發,提出建設“IMAX”TOD的戰略創想,通過高鐵樞紐與北側、東側用地的便捷聯系,實現發展TOD一體化空間的拓展;廣州7號線西延線TOD研究,奧雅納提供整個廣州7號線的戰略規劃、城市設計、陳村站、美的大道站和益豐車輛段的工程咨詢等。

另外,中國鐵路的發展融入“一帶一路”發展建設。奧雅納也一直關注著全球范圍內的鐵路市場的發展,協助中國企業制定全面的海外鐵路市場進入策略及商業安排,追蹤和參與相關鐵路投標項目。

記者:目前國際鐵路市場的發展機會和市場規模有多大?對于中國鐵路相關企業來說,在拓展海外市場方面會有哪些優勢?

周大滄:鐵路系統在社會商務、社交和旅游需求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全球范圍內的鐵路擴建需求在持續增長且暫時看不到盡頭。這是數十億甚至數萬億元的投資,機會廣泛存在于美洲、歐洲、亞太地區等。各國都在考慮建設鐵路以滿足運輸需求,比如:歐洲、非洲等地區人口數量大的城市,需要更多的公共交通系統,如快速公交、輕軌和地鐵。

我們不僅關注新的基礎設施工程,還要關注城市老舊基礎設施的更新和升級需求。此外,全球范圍內“雙碳”目標推動了全球能源格局的重構,也打開了產業的發展空間。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高鐵成網運營的國家,擁有勞動力和市場規模的雙重優勢,積累了很多核心技術和豐富經驗,其交付效率及市場資源具有很高的獨特性和優勢,向世界展示了非凡的高鐵建設能力。

李歆:中國企業在本土鐵路的建設中積累了很多核心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我們一直相信中國企業能夠為國際鐵路市場帶來獨特的、有競爭力的價值,但這部分價值尚未完全發揮出來,在需求日益增長的國際鐵路市場,中國企業仍大有可為。

當前國際鐵路行業正在經歷劇烈的整合,企業前所未有地需要全產業鏈能力以為國際業主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單打獨斗日益艱難,而國際合作變得尤為重要。此外,國際鐵路市場從來不是一個標準化的市場,有不同的系統、設計標準和法規等,加上中外文化溝通的壁壘,往往需要企業在當地深耕多年積累經驗。

我們正在支持中國企業在發達、準發達國際市場發展,幫助中企適應高端市場更成熟復雜的規則要求,如港澳市場、英國市場、東南亞市場等,也在幫助中企參與到PPP等更復雜的國際項目模式中。我們也相信這將是以后更多中國鐵路企業的發展方向。

記者奧雅納在幫助中國鐵路企業“走出去”方面主要發揮哪些作用?

李歆:作為國際咨詢方,我們可以在項目前期為中國企業協調國際資源、促進國際合作、適應國際規則。不久前,我們在澳門幫助隧道股份城建國際與中建國際聯營體贏得了合同總額約40.87億元的澳門輕軌東線南段設計連建造項目。未來也希望繼續以高質量的設計為中企在高端市場開拓提供助力。

目前,在中東的巴林,我們正幫助中國的鐵路企業牽頭組織一個國際聯營體,一起競標一個PPP地鐵項目。在英國,我們幫助中國中鐵應對截然不同的行業體系和文化差異,成為首個通過英國高鐵2號線資格預審的中國企業。英國高鐵2號線可以說是國際上最復雜的項目之一。在拉美和非洲,我們還在幫助中國企業滿足出口信貸機構、多邊銀行、國際商業銀行等對鐵路項目的環境和社會影響方面的合規要求,從而順利進行國際融資。

格隆匯聲明:文中觀點均來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匯觀點及立場。特別提醒,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

相關閱讀

評論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