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本周市場震蕩下行,權重指數表現較弱,行業板塊多數下跌。展望后市,當前A股仍有震蕩整理的需求,然而上證50、滬深300等權重指數自1月底以來調整時間已較為充分,預計兩周內有望逐步結束調整迎來一輪反彈。配置方面,建議投資者保持耐心等待調整結束,切忌盲目跟風殺跌。行業方面,券商板塊可擇機適當配置;醫藥板塊技術形態完美,科創50和芯片下跌后獲支撐,建議繼續布局;TMT“三劍客”建議多看少動,勿要盲目追漲。
摘要
本周(2023-05-22至2023-05-26)行情概況:
(1)主要指數:本周市場震蕩下行,主要指數全部收跌。其中,上證50、滬深300、創業板指、上證指數跌幅居前,分別下跌2.80%、2.37%、2.16%、2.16%。
(2)板塊觀察:本周行業板塊漲少跌多。光模塊、一體化壓鑄、存儲器等板塊上漲超4%;保險、煤炭開采、航空運輸等板塊下跌超5%。
(3)市場情緒:兩市日均成交0.81萬億,股指期貨貼水收盤。本周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額0.81萬億元,環比上周下降6.8%。截至周五,IF、IH、IC和IM主力合約分別貼水0.26%、0.59%、0.21%和0.16%。
(4)資金流向:兩融余額小幅下降,北向資金凈流出201億元。最新余額數據(05月25日周四)為1.61萬億元;融資買入占比為7.02%。本周北向資金凈流出201億元:電子、石油石化、電力及公用事業小幅凈流入;非銀行金融、銀行、食品飲料分別凈流出36.53、26.75、26.33億元。
(5)量化“黑科技”:主要指數估值基本合理,創業板指位于估值底部。動態估值布林帶模型顯示,主要市場指數估值均處于合理區域,其中創業板指估值仍處于底部區域;下跌能量模型顯示,市場主要指數下跌能量處于正常水平,尚未觸發下跌信號。
本周行情歸因:(1)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針對重點領域地方保護開展專項治理。(2)LPR連續9月“按兵不動”,貨幣政策進入觀察期。(3)國資委:全力以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下周行情展望:本周市場震蕩下行,權重指數表現較弱,行業板塊多數下跌。展望后市,隨著本周市場情緒走弱且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依舊處于貶值走向,預計近期A股還將繼續震蕩,短時間內難以向上突破。然而,從更大格局上來看,上證50、滬深300等權重指數自今年1月30日以來調整時間已經較為充分,本輪調整有望在2周內結束,此后市場有望迎來一輪反彈。配置方面,建議投資者保持耐心等待調整結束,切忌盲目跟風殺跌。行業方面,券商板塊可擇機適當配置;醫藥板塊目前技術形態完美,科創50和芯片板塊下跌后獲得支撐,建議繼續布局。TMT“三劍客”中計算機走勢偏弱,傳媒指數在兩可之間,通信指數雖反彈但還未確立反轉趨勢,因此建議投資者多看少動,勿要盲目追漲。
風險提示:疫情反復;俄烏局勢發展超預期;宏觀政策趨松不及預期;量化模型基于歷史數據構建,而歷史規律存在失效風險。
01
本周行情概況
1.1 主要指數:市場震蕩下行,主要指數全部收跌
本周(2023-05-22至2023-05-26)市場震蕩下行,主要指數全部下跌:其中,上證50、滬深300、創業板指、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中證500、中證1000、科創50分別下跌2.80%、2.37%、2.16%、2.16%、1.64%、1.34%、0.85%、0.14%。
1.2 板塊觀察:光模塊、存儲器板塊大漲,保險、煤炭板塊大跌
本周行業板塊漲少跌多。具體來看,電力及公用事業、機械、汽車等板塊微幅收漲;煤炭、建筑、非銀金融、房地產、銀行等板塊下跌超過3%。從概念板塊上看,光模塊、一體化壓鑄、存儲器等板塊上漲超4%;保險、煤炭開采、航空運輸等板塊下跌超5%。
1.3 市場情緒:兩市日均成交0.81萬億,股指期貨貼水收盤
本周市場震蕩下行,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額0.81萬億元,環比上周(0.87萬億)下降6.8%。截至周五,IF、IH、IC和IM主力合約基差分別為-9.95點(升水率-0.26%)、-15.21點(升水率-0.59%)、-12.38點(升水率-0.21%)和-10.61點(升水率-0.16%),本周股指合約收盤全部貼水。
1.4 資金流向:兩融余額小幅下降,北向資金凈流出201億元
本周兩融余額小幅下降,最新余額數據(05月25日周四)為1.61萬億元;融資買入占比為7.02%。本周北向資金凈流出201億元:電子、石油石化、電力及公用事業、傳媒、電力設備及新能源分別凈流入7.06、6.23、4.57、3.61、0.86億元;非銀行金融、銀行、食品飲料、有色金屬、煤炭分別凈流出36.53、26.75、26.33、19.13、10.67億元。
1.5 量化“黑科技”:主要指數估值基本合理,創業板指位于估值底部
動態估值布林帶模型顯示,主要市場指數估值均處于合理區域,其中創業板指估值仍處于底部區域。當前(2023-05-26)上證指數PE-TTM為13.08, 處于36.36%分位數;深證成指PE-TTM為25.01, 處于46.07%分位數;創業板指PE-TTM為32.01, 處于9.45%分位數;滬深300PE-TTM為11.76, 處于22.67%分位數;中證500PE-TTM為25.41, 處于30.6%分位數;中證1000PE-TTM為35.77, 處于34.55%分位數。
下跌能量模型顯示,市場主要指數下跌能量處于正常水平,尚未觸發下跌信號。當前市場主要寬基指數下跌能量處于正常水平,尚未觸發下跌信號。
02
本周行情歸因
整體來看,本周影響市場的主要事件信息有如下幾點:
(1)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針對重點領域地方保護開展專項治理。國務院總理李強5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總體工作方案和近期舉措。會議指出,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有利于充分發揮我國經濟縱深廣闊的優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更好利用全球先進資源要素,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LPR連續9月“按兵不動”,貨幣政策進入觀察期。5月22日,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最新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為3.65%,5年期以上LPR為4.3%,與上月保持一致。自2022年8月非對稱調降以來,LPR已連續9個月維持不變。
(3)國資委:全力以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5月24日,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部署會。會議強調,要積極研究出臺支持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一攬子政策,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創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03
下周行情展望
在上一期周報《市場繼續“收斂”,保持信心、耐心,靜候調整結束》中,我們指出:隨著近期宏觀數據表現不盡如人意、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走高,當前A股仍有震蕩整理的需求,暫時難以獲得向上突破的機會。然而,從更大格局上來看,上證50、滬深300等權重指數自今年1月30日以來已經調整76個交易日,已經超過了前期反彈的時限(60個交易日),調整時間已經較為充分,調整結構逐步“收斂”,而且在多次挑戰前期區間下沿的時候,市場展示出非常強的韌性。我們預計,在未來三周以內,上證50、滬深300有望逐步結束自1月30日以來開啟的調整,此后有望迎來一輪升勢。
本周市場情緒走弱加之人民幣匯率表現較弱,A股市場整體呈現震蕩下行狀態,其中上證50、滬深300、上證指數權重指數表現較弱,前期震蕩區間下沿有一定破位跡象,其中科創50、中證1000、國證2000跌幅相對較小。整體來看,本周市場情緒較為低落,投資者擔憂指數“久盤必跌”,且跌破區間下沿之后下行空間可能會被打開。而從換手率、成交量、基差等觀察指標來看,目前市場情緒確實較4月下旬快速下跌時相似。
TMT“三劍客”(傳媒、通信、計算機)本周表現繼續分化。其中,受外圍利好影響,中信通信指數先抑后揚,收復上半周下跌失地,中信計算機、中證傳媒指數則繼續下跌。其中,中證傳媒指數最大跌幅6%左右、收跌3.25%,目前已經連續三周下跌,且正在60日均線(本輪TMT行情主升浪分界線)附近猶豫,后續是依托60日線展開反彈,還是跟隨前期通信、計算機指數節奏跌破60日線,對此我們需要密切關注。
展望后市,隨著本周市場情緒走弱且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依舊處于貶值走向,預計近期A股還將繼續震蕩,短時間內難以向上突破。然而,從更大格局上來看,上證50、滬深300等權重指數自今年1月30日以來已經調整81個交易日,已經超過了前期反彈的時限(60個交易日),調整時間已經較為充分。如果我們將4月19日以來的調整與1月30日至3月20日期間的調整(合計36個交易日)進行類比,那么本輪調整有望在2周內結束,此后市場有望迎來一輪反彈。
配置方面,考慮到上證50、滬深300等權重指數經過調整以后,已經接近此前提及的“三重技術支撐”(前期中線漲幅的0.618分位,去年11月向上突破缺口,周線BOLL下軌),繼續大幅下跌空間有限,因此建議投資者保持耐心等待調整結束,切忌盲目跟風殺跌。行業方面,對于前期漲幅相對較少的券商板塊,可以擇機適當配置;醫藥板塊目前技術形態完美,科創50和芯片板塊下跌后獲得支撐,我們建議繼續布局。TMT“三劍客”中計算機走勢偏弱,傳媒指數在兩可之間,通信指數雖反彈但還未確立反轉趨勢,因此建議投資者多看少動,勿要盲目追漲。
風險提示:疫情反復;俄烏局勢發展超預期;宏觀政策趨松不及預期;量化模型基于歷史數據構建,而歷史規律存在失效風險。
注:本文來自國泰君安發布的《【A股運行周報】短期調整不改中線格局,耐心等待“防反”時機——A股市場運行周報第80期》,報告分析師:廖靜池配置團隊(廖靜池 S0880522090003)
本訂閱號不是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報告發布平臺。本訂閱號所載內容均來自于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布的研究報告,如需了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發布的完整報告。本訂閱號推送的信息僅限完整報告發布當日有效,發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關因素的更新而不再準確或者失效的,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義務,后續更新信息以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正式發布的研究報告為準。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僅面向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服務簽約客戶。因本資料暫時無法設置訪問限制,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服務簽約客戶,為控制投資風險,還請取消關注,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請諒解。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并謹慎決策。國泰君安證券及本訂閱號運營團隊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版權僅為國泰君安證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為給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